〈別再剝奪孩子「解決問題」的機會」了〉 每當孩子來問我:「老爸,這件事該怎麼辦?」的時候, 我通常習慣先後問兩句話: 1、「你覺得該怎麼辦?」 2、「能不能克服?」 第一句話的目的是讓他們自己去思考,不過剛開始爸媽要忍得住,別因為心軟急著給答案。 第二句話通常是在他們思考或者執行之後,會再回來提出下一階段的疑問,同樣的,我會繼續引導他們「練習去解決」。 父母和主管真正的可貴,在於「引導」孩子練習解決問題,培養他一生必備的「解題能力」, 而非「急著幫忙」解決孩子問題。 


〈禮貌的教養〉 這幾天在路上,分別「碰到」兩個大約8~10歲的小男孩, 一個小男孩碰到了我,低頭說聲對不起。 另一個小男孩碰到了我,抬頭瞪了我一眼。 禮貌的觀念似乎逐漸在淡薄中, 有無禮貌其實很容易分辨, 有禮貌的人,多半要求自己, 沒禮貌的人,通常責怪別人。 禮貌的要求,雖逐漸淡然, 良好的教養,仍一直流傳。


〈教養的責任〉 教養,是一種責任。 如果你說讓小孩自己決定, 就要確保自己不會後悔。 如果你說別给小孩太大壓力, 就要相信他們能夠自己前進。 說說容易, 承擔後果難。


〈訓練小孩容易?還是訓練動物容易?〉 日本旅遊,在神戶動物王國的鳥類表演秀,有很深的體會。 大量的訓練容易,願意聽話照做才是難題。 (我們也常常「大量訓練」小孩,但是成效往往不佳) 真正的重點有二: 1、「了解對方真正需求」: 2、「委婉而堅定」的持續下去: 動物如果教不會, 真的不行大不了換一隻。 那小孩呢?


〈父母你的底線,容易棄守嗎?〉 在日本的行程看到一位大約五歲的小女生不吃飯,,對著父母發脾氣: 「我不管,我就是要喝飲料」 父母起初不依,好說歹說,小女孩就是不願聽。 父母親無法,只好順從去買了一罐飲料給她。 在一旁的我極為感嘆,父母剛開始「堅定了」,為什麼不能堅守底線,繼續「委婉而堅定」下去。 「小孩不是多堅持要做某些事情,而是他知道堅持也不會被打,如果多堅持一下就會贏。」 兩個兒子看到同樣情形,我問他們:「還記不記得如果當初你們這樣,我會怎麼辦?」 小的笑著說:「為了活命,我們還是會先把飯吃完。」 大的回答:「我們知道你的底線大概在哪裡,時間久了就不會做無謂的掙扎。」 「委婉而堅定」是「建立威信」該做的第一件事, 別怪小孩一直逾越你的底線, 真正的原因是, 「你不斷地放棄自己的底線」


〈多增加父母與小孩之間的「關鍵時刻」〉 從小到大,我們一定有和父母的某個「關鍵時刻」, 某個出遊的情景,  某個吃飯的畫面, 在某個瞬間,某個過程, 你的印象會特別清晰, 一輩子永難忘懷, 這就是「關鍵時刻」。 設法多增加和父母或子女之間的「關鍵時刻」吧, 這是永遠無可取代的價值。


〈培養一生都需要的「應變力」〉 有人問大前研一說:「如果要培養你的孩子具備一種能力,你會選哪一種?」 大前研一回答:「應變力」。 可是,「應變力」該如何形成? 每個人一生當中, 可能要解決10000個大小問題。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 不斷地培養自己的「解題應變力」。 通常「應變力」和「解題經驗值」是成正比的, 想要培養高度的「應變力」,最好的三個方法是: 1、絕對不逃避任何自己遭遇的問題(因為那正是上天給你的磨練) 2、解決過程中,絕不能放棄(放棄,就認輸了) 3、做完每一題後,永遠去思考,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?


〈父母應避免「自以為是的愛」〉 許多父母認為, 我給了所有的愛, 為什麼孩子仍然不領情。 其實, 爸媽所給的愛, 表面上衣食無缺、應有盡有, 卻總是站在「自己的立場」, 沒有打進子女的內心深處。 反而淪為「自以為是的愛」。 請切記, 「物質的完整享受」絕對不是子女最需要的, 只有精神層面的真正關懷, 「少說多聽」,「尊重」而不「放縱」孩子的想法, 「陪著」孩子去做他「真正喜歡的事」, 才是孩子要的愛。


〈新舊世代的省思〉 大人是不是總是覺得年輕人 動不動就放棄? 並且對周遭其他人不太關心? 原因之一是, 大人總是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, 凡事都會幫孩子都準備好。 但從今天開始, 讓他們學習承擔家務、關心家人, 讓自己的孩子培養「責任感」和「同理心」吧! 而給年輕世代的建議是, 學習開始擔當責任, 當有人問說:「誰可以幫我做這件事呢?」 主動舉起手來, 當你付出越多, 同樣的學習成長也越多。


〈小錯不補救,恐釀成大錯〉 昨晚十點左右,有以前的學生A告訴我在某捷運等車時被BB彈攻擊,半小時後嫌犯抓到了,竟然是兩個國中生。 我最大的疑惑是:「晚上十點多為什麼國中生還留連在外,家中的態度如何?」 警方問A要不要提告,我建議要,目的不在於報復,而在於: 1、 至少父母會加強管教,避免深夜行為不當。 2、小孩會知道這樣是不對的,有所警惕。 3、學校會知道訊息,避免事端擴大。 4、警方也不會輕放,會依法處理,送上少年法庭(至少會被訓斥一番)。 最重要的是: 5、避免當事人向周遭同學「英雄式的宣傳」,造成更多仿效。 寬容不是不行, 但是縱放若可能造成更大災害, 就要立刻「機會教育」, 避免「小愛」造成「大害」。


〈避免憾事從家庭教育開始〉 憾事要變少, 重點不只在警察要變多, 不只在法律要規定多少, 也不只在學校的守衛要多好, 以上都只是治標。 治標不如治本, 最有效的方法, 在於每個家庭都需要負起最基本的責任, 將自己的小孩教好, 再去影響更多的小孩。 教養教養, 不能只有「養育」而不「教導」, 別再以「愛」為藉口, 養出游手好閒的小孩, 別再毫無止境的放手縱容。 別再以「愛」為藉口, 養出不受控制的小孩了。 家庭教育, 是父母無可迴避的責任。


〈別再剝奪年輕人「承受壓力」的機會了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年輕人「缺乏抗壓力」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年輕人從小就沒有「承受壓力」的機會, 因為壓力=承受的事/個人承受能力。 我們幾乎看不到小朋友承受壓力的機會, 父母只要看到小孩的: 書包太重,便搶著背書包。 功課太多,便急著寫聯絡簿。 事情太難,便搶著協助解決。 一遇到困難,父母一肩扛起。 表面上是給小孩一個「舒適的成長環境」, 事實上卻變成無法承受風雨的「溫室花朵」。 小孩即使是 再好的千里馬,也覺得自己跑不快。 再強健的力士,也覺得自己舉不重。 再雄壯的老鷹,也覺得自己飛不高。 久而久之,自然無法「承受壓力」, 不是不能承受, 而是「不知道自己其實能夠承受」。


〈教養的天秤〉 作父母的請記得, 不管我們多寵小孩, 在教養天秤的兩端, 一端是「愛」, 一端是「紀律」。 給子女很多愛, 那沒什麼稀奇, 同時要求紀律, 兩端兼顧,才是好父母。


〈別再剝奪年輕人「面對危機」的機會了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「缺乏應變&處理危機能力」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從小開始,父母駕馭了一切, 張開了保護傘,將小朋友置於「絕對安全」的範圍內。 例如: 在路上行走時,會緊緊的牽著小朋友的手。 不准小孩靠近任何可能危險的地方。 急忙的將小朋友周遭的一切都打點的完美無瑕。 只要小朋友停下來不知道該怎麼辦,就立刻毫無條件的把後續完成。 隨時明快的指示下一步該怎麼做。 不給孩子有吃苦的機會。 一直讓孩子享受最好的。 這樣的情形長久下來, 小朋友自然「毫無應變能力」, 因為他根本沒有「面對危機的機會」啊! 不然就會產生「事情其實很容易」、「我一定OK的」檢查價值觀。 因為他「根本沒有機會」碰到「困難的事情」!


〈十句最常見的「親子對話」〉 你有沒有發現, 許多父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後, 和小孩最常說的, 竟然只有下列十句話: 「吃過飯沒?」 「快去洗澡!」 「功課寫完沒?」 「今天考幾分?」 「為什麼沒有一百?」 「聯絡簿拿出來簽!」 「書包整理好了沒?」 「不要再玩電腦了!」 「不要再玩手機了!」 「去睡覺!」 有沒有很熟悉? 以上只能算是「例行性親子對話」 談不上「親子關係」! 親子的互動需要設計, 它不會自然產生! 有互動, 小孩才能受到父母的愛!


〈幫小孩「贏得一生貴人的籌碼〉 前兩天中午買星巴克時, 一位在櫃檯排隊的大學女生往後退不小心撞到我, 趕緊說了:「對不起」 我往旁邊閃的時候,她竟然也往同一邊移動又撞到我。 有點糗一連說了四五次「不好意思」「對不起」「不好意思」。 我也一直微笑回覆她:「沒關係」。 三個強烈的心得: 1、好有教養的小女孩,現在這麼有禮貌的年輕人真的太少了。 2、我相信他的爸媽一定花了些心思,這個小女生現在才能表現出良好的教養。 3、爸媽真的有在教,才是小孩「贏得一生貴人的籌碼」。


〈別再讓年輕人「沒有禮貌」了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「沒有禮貌」&「缺乏倫理觀念」。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早上起床時, 是父母向小孩子說「早安」。 回到家時, 是父母向小孩子說:「我回來了」。 父母煮完飯時, 跟小孩子說:「你們先吃吧」。 父母跟小朋友使用東西衝突時, 會跟小孩子說:「你們先用吧」。 小孩出門不想叫人時, 多少爸媽視若無睹! 小孩在外大聲喧嘩時, 多少爸媽視若無睹! 小孩撞到或欺負別人時, 多少爸媽視若無睹! 以上的種種, 都造成小孩認為 「我這樣是應該的」, 「也沒有什麼不對」。 久而久之, 倫理觀念當然逐漸淡薄, 沒有禮貌也理所當然。 其實不完全該怪年輕人, 真正的問題出在: 小孩一直「被默許不正確的價值觀,甚至沒有被導正的機會。」


〈別再跟孩子說「快來幫忙」了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「缺乏團隊能力」。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父母總習慣說: 「去幫忙拿碗筷,準備吃飯。」 「去巷口幫忙媽媽買醬油。」 「去幫忙教弟弟寫功課。」 「爸爸提太多東西,去幫忙拿一下。」 「能不能晚點寫功課,先幫忙媽媽一下?」 聽著聽著, 孩子總認為是「幫忙」大人做事, 自然習慣「置身於度外」, 覺得不出力是應該的, 「幫忙」是我多做的, 大人應該要稱讚我。 孩子們欠缺一個觀念的植入: 家庭就是一個「團隊」, 每個人都該盡一份自己的力量, 沒有人應該「幫忙」別人, 因為家是我們每個人的。 長大或進入社會之後, 要怎麼覺得「團隊是重要的呢?」


〈「教養」是父母不容推辭的義務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「缺乏禮貌和教養」。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當小孩犯錯時, 父母會說:「沒關係,長大就會懂了。」 當小孩不跟長輩打招呼時, 父母會說:「沒關係,不想叫人就不要勉強他們吧。」 當小孩打斷大人談話時, 父母不會責怪他們,反而會說:「怎麼啦,寶貝有什麼事?」 當小孩在餐廳聲音太大影響旁人時,父母非但不制止,反而在別人提醒時,父母還會跳出來護短說:「這是他的自由」 請問, 這樣的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, 如何學會「禮貌和教養」。 禮貌,是人與人互相之間最基本尊重。教養,是父母無法推辭的責任。 假如有一天, 你的小孩因此而吃了大虧, 這難道是父母希望的嗎?


〈別再幫年輕人「善後」了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「缺乏責任感」。 鏡頭轉向家庭,你會發現: 1、小孩的事一無法完成,大人會立刻「不待召喚」的幫忙補完成。 2、家中的「最後一件事情責任」 (例如:鎖門、關燈、整理) 幾乎都是大人完成的。 3、爸媽永遠會說:「家?的事你都不用管,專心把書念好就好。」 4、小孩的「功課寫不完」、「作業忘了帶」、「早上起不來」幾乎都是父母協助善後,甚至不予責怪。 孩子從小就沒有「把事情全部完成」的責任感, 也不認為「把事情完成」是必要的, 長大之後, 自然「缺乏責任感」。


〈別剝奪年輕人「解決問題的機會」〉 現在的主管常常抱怨, 年輕人沒有缺乏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。 鏡頭轉向家庭, 你會發現, 許多小孩從小就沒有解決問題的「機會」, 任何問題,只要喊一聲, 就會有「神力女超人」和 「鋼鐵人」急著跳出來解決, 長大之後, 自然缺乏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。


〈以為是愛 其實是礙〉 一帆風順的生活, 只換來不會「解決問題」的小孩。 衣食無缺的環境, 只換來不會「感恩在心」的小孩。 百依百順的呵護, 只換來不會「尊重長上」的小孩。 大人不要給自以為是的愛, 其實卻換來小孩成長學習的障礙。


〈記憶中的「關鍵時刻」〉 小朋友終將長大, 然而, 在記憶中, 總會有段和父母相處的「關鍵時刻」, 長大後, 將永遠深藏腦海。 不知在何時,不知在何處。 總之, 就在從小到大相處的某一個剎那間。


〈天下父母心〉 現在的父母,有些辛苦。 孩子小時候,擔心身體長不好, 孩子長大後,擔心工作找不好! 明明畢業了, 卻難以就業。 把子女的工作, 看成比自己的工作還重要, 這就是~天下父母心。